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服务,这是教育的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我国软件人才培养具有相当的基础,但是与发展和需求比,与一些软件大国比,在培养规模、培养方法上都存在着差距。因此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建立“软件学院”,探索这类人才的培养体制、机制和培养方法,扩大规模,提高水平,以适应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教育必须对紧缺性人才培养做出回答。
为了落实国务院(2000)18号文件和上海市人民政府(2000)54号文件精神,我们于2001年5月向学校提出了“关于建立软件学院的可行性报告”,并由学校向教育部递交了“关于筹备建立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报告”。同年12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
学院大事记
2001.05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正式成立。
2001.09从全校2003届、2004届非计算机专业中招收本科二年级后的插班生共218名,招收一年级本科生150名,2002年秋2003年春共招收工程硕士362名。
2001.12通过教育部答辩,被批准为教育部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2.06上海联和投资公司、微软(中国)公司、浦东软件园、上海交通大学四投资方签署关于共建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的《合作办学协议》。
2002.09四投资方成立学院理事会,确定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召开次学院理事会会议,研究审议学院成立以来所开展的工作。
2002.12与Microsoft、Intel、IBM、HP等八大国际著名软件公司签署联合建立学生实践基地的协议。
2003.01成立国际合作的高可靠软件系统实验室。
2003.03召开第二次学院理事会会议,研究审议学院成立以来所开展的工作。
2003.06首届软件学院本科生毕业,教育部、上海市有关领导前来祝贺。104名本科生全部实现高质量的升学、就业和出国深造。
2003.07实施三学期制,大三学生在为时两个月的大型课程设计课程中,经受锻炼,成效显著。
2003.09首届工学硕士入学,软件学院按创新思路培养软件工程工学硕士研究生。
2003.09上海交大-Intel软件工程实验室在软件学院成立。
2003.09通过教育部中期评估,并获得好评。
2003.09软件大楼结构封顶。
2003.11微软公司副总裁凌大任博士访问软件学院并受聘出任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名誉院长;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沈向洋博士受聘上海交大客座教授。
2003.11软件学院成立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软件系统架构实验室、数字医疗实验室。
2003.12全国软件学院建设工作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举行。
2004.02282名软件工程硕士新生入学,按七个学科方向进行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与中国乃至世界软件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保持同步,以迅速贴切的姿态响应产业界对软件人才的市场需求。采用工程化的教学模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与产业界紧密合作,联手培养“面向领域的、高层次、开放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人才。针对不同起点、不同背景的求学者,学院因材施教,提供本科、硕士、工程硕士等多种类、多层次、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成长为具有掌握领域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及管理经验的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及项目管理人员。
软件工程本科培养计划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与中国乃至世界软件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保持同步,以迅速贴切的姿态响应产业界对软件人才的市场需求。采用工程化的教学模式,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与产业界紧密合作,联手培养“面向领域的、高层次、开放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人才。针对不同起点、不同背景的求学者,学院因材施教,提供本科、硕士、工程硕士等多种类、多层次、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成长为具有掌握领域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及管理经验的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及项目管理人员。
一.指导思想:
1.体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2.秉承“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体现“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学科教育与工程教育并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案例à原理à实践”的能力培养。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领域的、高层次、开放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高度,具体的业务目标为培养软件产业的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人员及项目管理员,努力使学生掌握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设计及管理经验。
三、基本要求:
1.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合理的能力结构;
2.对新事物具有敏感性和适应性;
3.对学过的知识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开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6.具有按软件工程的规律规范地组织、管理、开发的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
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学生在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提前毕业,也允许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六年。学生修完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及教学实践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德、智、体考核合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总学分234.5学分(必修课程194.5学分,选修课程40学分),共分三大知识模块:
·公共课程
1.人文社科类
1)必修课:11学分(课内11学分)
2)选修课:6学分(课内6学分)
2.经济管理类
选修课:4学分(课内4学分)
3.自然科学类
1)必修课:31.5学分(课内31.5学分)
2)选修课:6学分(课内6学分)
4.外语类
1)必修课:12学分(课内12学分)
2)选修课:6学分(课内6学分)
3)任意选修课:8学分
5.体育课
1)必修课:2学分(达标类)(课内1学分、课外1学分)
2)选修课:2学分(专项类)(课内2学分)
3)体育公共选修:1学分(通过体育讲座、专项选修或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取得)(课外1学分)
·专业课程
1.学科基础类
1)必修课:80学分(课内59学分、课外21学分)
2)选修课:6学分(课内6学分)
2.专业方向类
1)必修课:7学分(课内7学分)
2)选修课:9学分(课内9学分)
·实践教学课程
1.各类实习
必修课:6学分(课外6学分)
2.军训
必修课:3学分(课外3学分)
3.专业设计
必修课:42学分(课外42学分)
六、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共有9门: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硬件技术、数据库技术、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概论、面向对象分析设计和UML以及软件项目管理基础。
七、实践教育环节的安排:
本专业在四年中安排了军训、电工实习、项目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共约44周。这些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本专业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特色之一。
第4和第6学期的第20-26周为暑期短学期,分别安排软件开发技术和系统设计与开发两个大型课程设计,着重解决本专业本科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及团队合作管理的能力。同时安排专题讲座,聘请国内外专家讲学。
除了三年级安排一门英语口语与写作课外,还安排若干门课程采用原版教材;四年级学生结合毕业设计(论文)安排阅读和翻译外文文献资料。并安排108学时开设大学日语基础(任意选修课),以适应软件产业需要。
八、毕业规定:
学生修完课内160.5学分,课外实践性教学环节74学分,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者,可获准在本专业毕业。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说明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分支,为了加强硕士研究生的管理,不断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和上海交通大学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软件学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领域的、高层次、开放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高可靠软件系统开发技术;
2.信息系统技术;
3.嵌入式系统。
三、学制和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半;总学分≥32,其中学位课学分≥19。
软件工程工程硕士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领域的、高水平、多层次、复合型、应用型软件工程领域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专业方向设置
软件工程专业将按照以下七个学科方向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
1.软件系统开发技术
2.IT项目管理
3.嵌入式系统
4.数字艺术与技术
5.网络安全工程
6.企业信息系统技术
7.现代物流信息技术
软件学院以多方向、模块化、工程化形式组织教学。每个方向单独设班、设置相应的教学计划,并纳入学院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三、培养方式及要求
软件学院工程硕士的培养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以全业余形式组织学生上课。学制为2.5年,其中工程实践时间为1年。
学习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0。其中学位课大于等于23学分,非学位课大于等于12学分,工程实践与论文的学分为8学分。
学位论文原则上结合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的生产需要或研究课题进行,由本领域研究生导师和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推荐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联合指导。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本文档是PDF文档,如果您的系统不能阅读PDF文档,请下载AcrobatReader
五、中期考核
工程硕士研究生在第四学期个月内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检查课程学习的学分和积点以确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具体按研究生院关于软件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六、开题报告
在第四学期个月内完成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需由包括导师在内不少于3位教师同意后方可开题。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要求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中有关学位论文条款执行。论文答辩按《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执行。
八、发表论文
按《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